王绪瑾教授,经济学院包管学系主任、博导,28圈包管研究中心主任。他1983年7月来校任教,从教33年来始终站在教学第一线,为本科生和研究生授课。他与同事们于1993年一起为学校开办了包管学专业,在培养专业人才的同时,领导团队使包管学专业跨入强势专业行列。在今年举办的“北京市师德模范”评比中,王绪瑾教授获得了这一荣誉称呼。
在做好本职事情的同时,王绪瑾发挥专业优势为社会效劳,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金融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亚太危害与包管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包管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包管学会副会长、北京大学中国包管与社会包管研究中心研究员、清华大学中国包管与危害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浙江小微金融研究院特约研究员、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包管行业协会车险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包管包管基金公司危害评估专家委员会委员、《包管研究》编委、中国保监会北京监管局社会监督员等职;曾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经济学类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从零开始,艰苦“创业”
王绪瑾教授1993年起任包管学系主任,配合学校建立了包管学专业,2002年又设立了包管学专业包管精算偏向,并领导团队使包管学专业跨入强势专业行列。由教育部组织的2015年全国包管硕士评估中,28圈包管学专业在全国47所大学中位居第7位。与此同时,包管学的师资步队不绝壮大,专业老师由建立之初的5人生长到如今的13人。
追念起当初建立包管学专业的过往,王绪瑾教授坦言虽然其时遇到了许多困难,可是他却从没想过放弃。“对我来说当初遇到的第一个困难就是专业问题。我原本是教国民经济计划的,这个专业需要大宗的定量剖析,而其时接触的工业包管却是一种定性思维,需要许多执法的知识。所以包管学对我来说完全是一个陌生的领域,一个从零开始的专业。”面对这样一个从零开始的专业王教授拿出了壮士断臂的勇气,一边讲课一边重新开始学习包管学。
为了能够系统地学习包管专业知识,他边在学校讲课边到中央财经大学加入包管专业课学习。这段学习的经历让王绪瑾了解了包管学的专业体系。除此之外,他通过加入包管学的种种学术集会获得最前沿的学术知识和行业资讯。在讲课、听课、加入种种集会之余,王教授还要“见缝插针”地阅读、研究大宗的文献和论文,在这个历程中王教授经常废寝忘食,学到专注的时候就像钻进了书里,晚上只睡两三个小时也是经常的事。经过几年的艰苦学习和努力,1998年王绪瑾在《金融研究》杂志上宣布了自己第一篇包管专业的论文;同年又在《经济学动态》宣布包管论文。
包管学属于社会学科,专业建立伊始,除了克服自己的专业困难外,如何提升本专业的校外认可度成了摆在王绪瑾教授和他的团队面前的一个大问题。为了提高本专业的认可度,王绪瑾教授一方面积极加入学界、业界的种种学术运动,增强对28圈包管专业的宣传;另一方面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勤学生培养事情,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结业生。如95包管的林一佳同学,本硕在28圈结业之后到佐治亚州立大学攻读包管学博士学位,2006年结业在内布拉斯加州林肯大学分校任教,2013年成为副教授,获得多项全球包管学术大奖,在全球包管界负有盛名。这些优秀的校友也成为了28圈包管学专业名副其实的“金字招牌”和“代言人”。
专注教育,桃李满园
王绪瑾教授来校任教至今已33年。在这33年中他始终专注教育,教学结果优异。在近5年的考核中4年为优秀,近3年更是年年优秀。
在任教的33年时间里,岂论多忙,王绪瑾教授坚持每学期都给本科生上课。2010年,他卖力的《包管学》被教育部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谈到此事,追念起当初和王教授一起准备精品课程的日子,宁威老师不禁叹息:“其时准备了有半年的时间,在这半年的时间里我和王教授需要准备种种各样的申报质料,经常在办公室加班到凌晨两点,可是却一点儿都不觉得累”。
王绪瑾还独创了被其他老师挖苦为“魔鬼训练营”的研讨式教学。研讨式教学的流程主要是老师课前安排一些主题,同学们用一个星期的时间写出一篇关于这个主题的5000字论文,并做出ppt课上演讲。之后,老师会对此进行点评,然后同学之间再相互讨论。“研讨式教学不但可以锤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写作能力还可以锤炼学生的表达、演讲能力和做ppt的能力,一举四得。”王教授笑着对记者说。在读包管学研二的学生李予萱看来,这种教学方法虽然很累但收获很大。不但增加了平时学术交流的时机,并且还让他觉得结业论文答辩也没那么难了。而谈到王教授的授课作风,李予萱同学告诉记者“王老师上课是那种激情洋溢作风,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老师给我们讲包管效劳化问题,从下午1:50直接讲到6:00,中间没有停顿。从效劳化讲到问题拓展,洋洋洒洒一直讲下来。”
30多年的教学生涯中,王绪瑾教授培养了大批的优秀学子,他们许多已成为栋梁之才。他们有的在包管业界事情,富有很大影响;有的结业之后到海内外继续深造,仅2016届的12名专硕学生中就有三人考上了人大、中财、对外经贸大学的博士。在采访的历程中王教授还透露包管学的结业生有多个微信大群,这些微信群连接着每位北工商包管师生。在他的领导下包管学专业像一个温暖的各人庭紧密联系、互帮相助。
静心研究,醉心学术
王绪瑾教授在传道授业、领导包管专业一路向前的同时也没落下自己的科研事情。他先后宣布了包管学论文150多篇,主持的包管课题达20多项,加入国家包管业生长“十五”计划,主持“十一五”、“十二五”计划课题“工业包管市场”、“包管监管”研究,并指导业内实践。其中,王教授组织包管学系卖力的保监会部级课题《我国包管业信息披露研究》、起草的《包管业信息披露治理步伐草案》成为《中国包管业信息披露治理步伐》的规章基础,课题于2007年获得中国包管学会一等奖,他所卖力的“十二五”计划课题也获得了中国包管学会三等奖;他加入过我国两次《包管法》的修订论证和三个“包管法司法解释”论证。他主编的《包管学》为北京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和国家“十二五”计划教材、编著的《工业包管》为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主编的《工业包管》为国家“十一五”计划教材、参编的《工业包管》为国家精品教材。除此之外,王绪瑾教授还经常加入海内外重要的包管学术集会,并做学术演讲。自1997年以来,王教授先后在亚太危害与包管学会年会演讲12次,世界包管大会演讲2次。
就像他的同事所说的“王教授能在如此忙碌,并且已经取得了很大成绩的情况下全心全意地教学,静心地进行学术研究真的很了不起。他无论在科研上,照旧教学上,都是我们年轻教师的模范。”
做事先做人,王教授承继的宗旨是“学者可以不说话,可以说错话,但绝对不可说假话”,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结业后分派到北工商任教,曾多次收到人大、中财、对外经贸大等知名高校任教的邀请,但他从一而终,努力将北工商的包管学专业建设玉成国强势的专业。走下三尺讲台,私下的王绪瑾教授照旧个“时尚”、诙谐的人,微信、微博等新媒体也都玩得很溜,在微博上照旧个坐拥一万多粉丝的大V。王教授用微信这种新的形式增强和学生的交流,也经常在微博的平台上为专业做宣传,让更多的人知道、了解、信任28圈的包管学专业。无论是事情照旧生活中,王绪瑾教授就像这样,尽他所能为28圈包管学专业的生长孝敬着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