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分(单位)教育司(局),下属各高等学校、部省合建各高等学校:
为深入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全面落实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事情集会和直属高校事情咨询委员会第二十八次全体集会精神,坚持立德树人,围绕学生忙起来、教师强起来、治理严起来、效果实起来,深化本科教育教学革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生长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严格教育教学治理
1.把思想政治教育贯串人才培养全历程。坚持把立德树人效果作为检验高校一切事情的基础标准,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加速构建高校思想政治事情体系,推动形成“三全育人”事情花样。把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基础任务的要害课程,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革新立异,建设一批具有示范效应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不绝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把课程思政建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基础任务的要害环节,坚持知识教授与价值引领相统一、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充分掘客种种课程和教学方法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建成一批课程思政示范高校,推出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选树一批课程思政优秀教师,建设一批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引领发动全员全历程全方位育人。
2.激励学生刻苦学习。高校要切实增强学风建设,教育引导学生爱国、励志、求真、力行。要提升学业挑战度,强化人才培养计划、教学历程和教学考核等方面的质量要求,科学合理设置学分总量和课程数量,增加学生投入学习的时间,提高自主学习时间比例,引导学生多念书、深思考、善提问、勤实践。合理增加学生阅读量和体育锤炼时间,以适当方法纳入考核结果;橹尤肷缁崾硬臁⑸投⒅驹感Ю汀⒐嬖硕⒖萍挤⒚骱颓诠ぶУ仁导硕。
3.全面提高课程建设质量。立足经济社会生长需求和人才培养目标,优化公共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比例结构,增强课程体厦魅整体设计,提高课程建设计划性、系统性,制止随意化、碎片化,坚决杜绝因人设课。实施国家级和省级一流课程建设“双万计划”,着力打造一大批具有高阶性、立异性和挑战度的线下、线上、线上线下混淆、虚拟仿真和社会实践“金课”;ぁ盎チ+教育”、探索智能教育新形态,推动课堂教学革命。严格课堂教学治理,严守教学纪律,确?纬探萄е柿。
4.推动高水平教材编写使用。高校党委要高度重视教材建设,落实高校在教材建设中的主体责任,健全教材治理体制机制,明确教材事情部分。做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统一使用事情,推动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勉励支持高水平专家学者编写既切合国家需要又体现个人学术专长的高水平教材,充分发挥教材育人功效。
5.革新实习运行机制。推动健全大学生实习执法制度,完善种种用人单位接收大学生实习的制度包管。充分考虑高校教学和实习单位事情实际,优化实习历程治理,强化实习导师职责,提升实习效果。加大对学生实习事情支持力度,勉励高校为学生投保实习运动全历程责任包管,支持建设一批共享型实习基地。进一步强化实践育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相助,建成一批对区域和工业生长具有较强支撑作用的高水平应用型高等学校。
6.深化立异创业教育革新。挖掘和充分种种课程、各个环节的立异创业教育资源,强化立异创业协同育人,建好立异创业示范高校和万名优秀立异创业导师人才库。连续推进国家级大学生立异创业训练计划,提高全国大学生立异创业年会整体水平,办妥中国“互联网+”大学生立异创业大赛,深入开展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运动。
7.推动科研反哺教学。强化科研育人功效,推动高校实时把最新科研结果转化为教学内容,引发学生专业学习兴趣。增强对学生科研运动的指导,加大科研实践平台建设力度,推动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基地更大规模开放共享,支持学生早进课题、早进实验室、早进团队,以高水平科学研究提高学生立异和实践能力。统筹规范科技竞赛和竞赛证书治理,引导学生理性加入竞赛,抵达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效果。
8.增强学生治理和效劳。增强高校党委对学生事情的领导,健全学生组织思政事情体系,坚持严格治理与精心敬服相结合。增强学生诚信教育和诚信治理,严格校规校纪刚性约束。配齐建强高校领导员步队,落实专职领导员职务职级“双线”晋升要求,积极探索从时代楷模、革新先锋、品德模范、业务主干等群体中选聘校外领导员;贫咝=⑹樵褐蒲卫砟J,开展“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治理模式建设试点事情,配齐配强学业导师、心理领导教师、校医等,建设师生交流运动专门场合。
9.严把考试和结业出口关。完善历程性考核与结果性考核有机结合的学业考评制度,综合应用笔试、口试、非标准谜底考试等多种形式,科学确定课堂问答、学术论文、调研报告、作业测评、阶段性测试等历程考核比重。增强考试治理,严肃考试纪律,坚决取消结业前补考等“清考”行为。增强学生体育课程考核,不可抵达《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及格要求者不可结业?蒲Ш侠碇贫ū究平嵋瞪杓疲畚模┮,严格全历程治理,严肃处理种种学术不端行为。落实学士学位治理步伐,健全学士学位治理制度,严格学士学位标准和授权治理,严把学位授予关。
二、深化教育教学制度革新
10.完善学分制。学分制是以学分作为权衡学生学习质量和数量,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余地的教学制度。支持高校进一步完善学分制,扩大学生学习自主权、选择权。建立健全本科生学业导师制度,安排切合条件的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制订个性化培养计划和学业生涯计划。推进?榛纬探ㄉ栌胫卫,富厚优质课程资源,为学生选择学分创立条件。支持高校建立与学分制革新和弹性学习相适应的治理制度,增强校际学分互认与转化实践,以学分积累作为学生结业标准。完善学分标准体系,严格学分质量要求,建立学业预警、淘汰机制。学生在基本修业年限内修满结业要求的学分,应准予结业;未修满学分,可凭据学校修业年限延长学习时间,通过缴费注册继续学习。支持高校凭据一定比例对特别优秀的学士学位获得者予以表扬,并宣布相应的荣誉证书或奖励证书。
11.深化高校专业供应侧革新。以经济社会生长和学生职业生涯生长需求为导向,构建自主性、灵活性与规范性、稳定性相统一的专业设置治理体系。完善人才需求预测预警机制,推动本科高校形成招生计划、人才培养和就业联动机制,建立健全高校本科专业动态调解机制。以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引领发动高校专业结构调解优化和内涵提升,做强主干专业,打造特色优势专业,升级革新古板专业,坚决淘汰不可适应社会需求变革的专业。深入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全面实施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增进各专业领域立异生长。完善本科专业类国家标准,推动质量标准提档升级。
12.推进辅修专业制度革新。增进复合型人才培养,逐步推行辅修专业制度,支持学有余力的全日制本科学生辅修其它本科专业。高校应研究制定本校辅修专业目录,辅修专业应与主修专业归属差别的专业类。原则上,辅修专业学生的遴选不晚于第二学年起始时间。辅修专业应参照同专业的人才培养要求,确定辅修课程体系、学分标准和学士学位授予标准。要结合学校定位和辅修专业特点,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综合革新,形成特色化人才培养计划。要建立健全与主辅修制度相适应的人才培养与资源配置、治理制度联动机制。对没有取得主修学士学位的学生不得授予辅修学士学位。辅修学士学位在主修学士学位证书中予以注明,不但独发下学位证书。
13.开展双学士学位人才培养项目试点。支持切合条件高校立异人才培养模式,开展双学士学位人才培养项目试点,为学生提供跨学科学习、多样化生长时机。试点须报省级学位委员会审批通事后,通过高考招收学生。试点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所依托的学科专业应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且分属两个差别的学科门类。试点人才培养计划要进行充分论证,充分反应两个专业的课程要求、学分标准和学士学位授予标准,不得变相降低要求。高校要推进试点项目与现有教学资源的共享,增进差别专业课程之间的有机融合,实现学科交叉基础上的差别化、特色化人才培养。本科结业并抵达学士学位要求的,可授予双学士学位。双学士学位只发放一本学位证书,所授两个学位应在证书中予以注明。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不得开展授予双学士学位事情。
14.稳妥推进跨校联合人才培养。支持高校实施联合学士学位培养项目,发挥差别特色高校优势,协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该项目须报相助高校所在地省级学位委员会审批。该项目相关高校均应具有该专业学士学位授予权,通过高考招收学生?纬桃蟆⒀Х直曜己脱垦皇谟璞曜,不得低于联合培养单位各自的相关标准。实施高校要在充分论证基础上签署相助协议,联合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增强学生治理和效劳。联合学士学位证书由本科生招生入学时学籍所在的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宣布,联合培养单位可在证书上予以注明,不再单独发下学位证书。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不得开展授予联合学士学位事情。
15.全面推进质量文化建设。完善专业认证制度,有序开展保及格、上水平、追卓越的本科专业三级认证事情。完善高校内部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建立以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学院本科教学评价、专业评价、课程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评价为主体的全链条多维度高校教学质量评价与包管体系。连续推进本科教学事情审核评估和及格评估。要把评估、认证等结果作为教育行政部分和高校政策制定、资源配置、革新教学治理等方面的重要决策参考。高校要构建自觉、自省、自律、自查、自纠的大学质量文化,把其作为推动大学不绝前行、不绝逾越的内生动力,将质量意识、质量标准、质量评价、质量治理等落实到教育教学各环节,内化为师生的配合价值追求和自觉行动。全面落实学生中心、产出导向、连续革新的先进理念,加速形成以学校为主体,教育部分为主导,行业部分、学术组织和社会机构配合加入的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质量包管制度体系。
三、引导教师潜心育人
16.完善高校教师评聘制度。高?善揪菪枰枇⒁欢ū壤牧鞫谖,加大聘用具有其它高校学习和行业企业事情经历教师的力度。出台高校教师职称制度革新的指导意见,推行高校教师职务聘任制革新,增强聘期考核,准聘与长聘相结合,做到能上能下、能进能出。高校教师经所在单位批准,可开展多点教学并获得酬金。引导高校建立兼职教师资源库,开展兼职教师岗前培训,为切合条件的兼职教师、急需紧缺人才申报相应系列专业技术职务。研究出台实验技术系列职称制度革新的指导意见,优化高校实验系列步队结构。
17.增强下层教学组织建设。高校要以院系为单位,增强教研室、课程?榻萄哦印⒖纬套榈认虏憬萄ё橹ㄉ,制定完善相关治理制度,提供必须的园地、经费和人员包管,选聘高水平教授担当下层教学组织卖力人,引发下层教学组织活力。支持高校组建校企、校地、校校联合的协同育人中心,打造校内外结合的高水平教学立异团队。要把教学治理步队建设放在与教师步队建设同等重要位置,制定专门培养培训计划,为其职务晋升创立有利政策情况。
18.完善教师培训与激励体系。推动教师培训常态化,探索实行学分治理,将培训学分作为教师考核和职务聘任的重要依据。增强高校教师生长中心建设,重点面向新入职教师和青年教师,以提升教学能力为目的,开展岗前和在岗专业科目培训。推进高校中青年教师专业生长,建立高校中青年教师海内外访学、挂职锤炼、社会实践制度。完善校企、校社共建教师企业实践流动岗(事情站)机制,共建一批教师企业实践岗位。勉励高校为恒久从事教学事情的教师设立荣誉证书制度。勉励社会组织对教师出资奖励,开展尊师运动,营造尊师重教良好社会民俗。
19.健全教师考核评价制度。增强师德师风建设,将师德考核贯串于教育教学全历程。突出教育教学业绩在绩效分派、职务职称评聘、岗位晋级考核中的比重,明确种种教师担负本科生课程的教学课时要求。切实落实教授全员为本科生上课的要求,让教授到教学一线,为本科生讲授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把教授为本科生的授课学时纳入学校教学评估指标体系。教师日常指导学生学习、立异创业、社会实践、种种竞赛展演以及开展“传帮带”等事情,计入教育教学事情量,纳入年度考核内容。
20.建立健全助教岗位制度。助教岗位承?翁媒谈ā⒆橹致邸⑴淖饕凳跃怼⒘斓即鹨伞⑿迪笆导冉萄Цㄖ挝,主要由没有教学经历的新入职教师、研究生、优秀高年级本科生等担当。高校应建立健全助教岗位制度,完善选拔、培训、评价、激励和反响的全流程助教岗位治理制度。新入职教师担负的助教事情应纳入教师事情量考核,关于体现优秀的应在职称评聘、职务晋升中予以优先考虑。增强对担当助教事情学生的岗前培训和规范治理,合理确定补贴标准,提供须要条件包管,确保教学事情质量。
四、增强组织包管
21.增强党对高校教育教学事情的全面领导。地方党委教育事情部分、高校各级党组织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目标,坚定社会主义办学偏向,落实“以本为本、四个回归”的要求,增强对本科教育教学革新的领导。高校党委会、常委会和校长办公会要把本科教育教学革新事情纳入重要议题研究安排,高校主要领导、各级领导干部、宽大教师要把主要精力投入教育教学事情,深入党建和思政、教学和科研一线,切实把走进学生、关爱学生、资助学生落到实处。高校的人员、经费、物质资源要聚焦本科教育教学革新,强化人才培养质量意识,形玉成员、全方位支持教育教学革新的良好气氛。
22.完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包管机制。各地教育行政部分要增强事情针对性和实效性,结合区域实际,明确深化本科教育教学革新总体目标、重点内容、立异举措、评价考核和包管机制,增强政策协调配套,调解教育经费支出结构,加大对教育教学革新的投入力度。要进一步落实高校建设主体责任和办学自主权,提升高校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增强内部统筹,着力解决建设难点和堵点问题。要增强对高校教育教学革新效果的督导检查,加大典范做法的总结宣传力度,推动形成狠抓落实、勇于立异、注重实效的事情局面。
教育部
2019年9月29日